我國國內(nèi)玩收藏的人越來越多,其中玩和田玉的,也占了比較大的比例。在玩的過程中,有過酸甜苦辣,交過學費,吃過藥,體驗過將良玉收入囊中的興奮,感受過切料一道天堂一刀地獄的刺激……個中滋味,豐富了我們的人生。
前段時間,就有個玉友苦笑著說,存了半年私房錢,換了塊玉,一夜之間,就從萬元戶變成窮困戶了。
這種現(xiàn)象很多朋友都體會過,其實吧,若是出自大佬之口,那這么說也只是自娛自樂,一個打趣的玩笑罷了。資金雄厚,有實力的,買玉為了收藏,為了體會更多的精神富足,所謂的私房錢,幽默罷了;若是普通群眾、工薪階層,實力不足,眼光不夠,定力定位都還沒到位,辛辛苦苦存了大半年的錢,勉強玩大料,這樣怎么能體會到玩玉的樂趣呢?和田玉并非生活必需品,投資收藏和田玉,應當科學理性的去對待。
就像投資理財一樣,藏玉也是,用短期內(nèi)用不到的“閑錢”去買玉,方能沒多大壓力,壓力少了,心態(tài)寬了,得失淡了,其中的樂趣,便被放大了。有一項公認比較科學的理財法則,即“4321法則”:將資產(chǎn)中的40%用于投資,30%用于生活開支,20%當做儲蓄備用,10%購買保險。理性的人,量力而行,有些人,卻將大部分資產(chǎn)都買玉了,孤注一擲,盲目跟風,到頭來發(fā)現(xiàn)其他地方需要用錢,而身邊除了玉,沒多少儲蓄備用金了,而玉又是長線藏品,要快速出手,并不簡單。
玩玉,也是因人而異,找到自己的定位。有錢,買重器,大料,怎么燒錢都行;沒錢,那便經(jīng)濟型玩玉。若只有一萬元購買力,便硬著頭皮買一萬塊的玉,只盯著現(xiàn)有,是放不出長線的。
另外,不論玩玉的初衷是什么,投資賺錢,收藏,還只是因為喜歡。擺正心態(tài),是最重要的。玩玉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切忌孤注一擲。有些人想著一夜暴富,一步到位,新手剛進門,便想收有收藏價值的料子,但收藏是一門很高深的學科,要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(jīng)驗作為基礎的。腳踏實地,先易后難,由表及里,由粗到精,在過程中鍛煉眼力、心智、積累知識,方能厚積薄發(fā)。
在玉石圈中,沒有誰能說自己是百分比獲利,有所收獲的。犯錯,進入誤區(qū)是正常的,只要及時改正便為時不晚。其實,在玩玉中能夠得到快樂,便是有價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