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對于玉的熱愛,已經到了信仰的地步,認為食玉可長生、辟邪,許多帝王將相,如秦始皇、漢武帝等,帶頭食玉以求永生。屈原也認為,神仙都是食玉的,如“吮玉液兮止渴,嚙芝華兮療饑”、“登昆侖兮食玉羹,吾與天地兮比壽”……特別是魏晉時期,對美和養(yǎng)生的追求到達一個極致,人們也是通過服用玉粉,來求得長生不老,容顏不老。
玉屑、玉泉、白玉髓、青玉、璧玉、玉英,都可以拿來吃,但最為珍貴和奢侈的還是——和田白玉。東晉煉丹家葛洪說:于闐國白玉尤善。李時珍也說:服食者惟貴純白。可見古人食玉,尤為青睞高顏值的和田白玉。而現(xiàn)在,有了發(fā)達的科學及醫(yī)學,早已認為玉其實不能真的吃的,如此堅硬的物質,即便碾陳粉末也無法被吸收。而與其說是“食玉”,不如說是“崇玉”,高顏值高品質的和田白玉,即便無法食用,也是糯白可餐,令人充滿食欲。
如真正的羊脂玉,“羊脂”一詞,就很傳神,這是一塊剛割下來的羊油,細膩渾厚,凝脂純凈,油分脂份都達到了極致,這是其他玉料很難達到的。我們給和田玉的白度分級,羊脂玉有個專門的白度,叫“羊脂白”,被認為是白里泛紅、泛黃的色澤,也就是帶著油脂光澤的脂白、和熟白,干澀的僵白、蒼白是不被認可為羊脂玉的。
其次就是光白籽,光白籽叱咤當代玉壇幾十年,即便皮色料后來居上,光白籽也作為硬通貨,在市場上占據(jù)著不可取代的地位,優(yōu)質的光白籽,依舊是籽料收藏的重點之一,是一塊“香餑餑”。光白籽,玉質細膩,油潤度也不錯,白度更是一級棒,猶如一塊彈牙的年糕一樣,光是看著就令人食指大動。所謂“好籽不長皮”,在玩多了玩久了后才知道,玩玉的根本,還是在于其肉質,其玉性,皮色雖好,終究是錦上添花。在被埋沒數(shù)千萬年,還能不被受沁不長皮色,其質堅致,是光白籽的底氣。
另外還有一種,老玩家很喜歡的黃白種,它并不是非常白,而是泛著暖白色調,老玩家都愛的老熟料,許多就是黃白種。這種籽料多產自玉龍喀什河下游,年代都比較久遠了,放在陽光下,油脂光澤由內而外散發(fā)出來,上手也是能感到糯性充足,油性充足。因為老熟,所以不光是玩家們愛玩,也受到玉雕師的偏愛,料子本身韌性就很好,適合做細工,不容易崩口,做出來的成品,細節(jié)之中更顯油潤。
食物可口,在色香味俱全,也不是所有和田玉都能令人產生食欲,那些擁有油糯細膩的肉質,泛著油脂光澤的老熟籽料,即便沒有“香”和“味”,也能讓人忍不住想要仿先人“食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