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新聞資訊 > 文化收藏

-
收藏和田玉的樂趣
2021-01-22 14:51:49
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和田玉,玉文化將更進(jìn)一步進(jìn)入我們的生活,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。在這樣一個過程中,有兩點要再次強調(diào):第一個是心態(tài),不求撿漏,而要在收藏中關(guān)注、衡量成長性;第二點就是選擇合適的路徑,不要聽故事,相信各種模糊的不清楚的路徑能帶來意外“奇跡”。收藏畢竟是寓藏于樂的過程,對于玉石,材質(zhì)...
-
藏玉,藏的是什么?
2021-01-22 14:49:42
舉個例子有人花6000多萬元買了很多塊“籽料”,而這些所謂的“籽料”,三分之一是染色的可以說,玉的收藏,一定與錢有關(guān),但不是簡單的買賣,要收藏到好的東西并不是僅僅靠錢就能解決的,而且對于收藏來說,過程比花錢重要得多。,剩下還有大量的“磨料”,真實價值肯定與6000萬元相去甚遠(yuǎn)。我們審視這樣的例子提出...
-
獨籽的收藏藝術(shù)
2021-01-22 11:26:33
獨籽,完美契合極簡主義所倡導(dǎo)的風(fēng)格,它樸素而自然,簡單不乏味,精致不多余。清水出籽玉,天然去雕飾。獨籽的精髓“獨”,就算是一塊上好的籽料,切割過,分解過,都不能算是獨籽?!蔼殹?,精于唯一。在生活里、或者是愛情觀里,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“占有欲”,希望自己所擁有的,所愛的,都是“獨一無二”的那個,無所謂...
-
存了半年私房錢,換了一塊和田玉
2021-01-22 10:09:23
我國國內(nèi)玩收藏的人越來越多,其中玩和田玉的,也占了比較大的比例。在玩的過程中,有過酸甜苦辣,交過學(xué)費,吃過藥,體驗過將良玉收入囊中的興奮,感受過切料一道天堂一刀地獄的刺激……個中滋味,豐富了我們的人生。前段時間,就有個玉友苦笑著說,存了半年私房錢,換了塊玉,一夜之間,就從萬元戶變成窮困戶了。這種現(xiàn)象...
-
年糕料長啥樣
2021-01-21 16:27:52
玩玉人給玉起的名字都是很形象生動的,有很多以食物命名的玉,比如“沙棗青”、“蘋果綠”、“年糕料”、“荔枝肉”等,其中的“年糕料”是近年來比較火的一個品種,這個年糕料到底是什么呢??對玉來說,各種特性,如白度、潤度、油性、糯性、細(xì)度等,其中一兩個特性非常突出的話,這塊料子就是好料。而所謂的年糕料,就...
-
秋梨皮籽料長啥樣
2021-01-21 15:17:32
?秋梨,何為秋梨?據(jù)說,有一種梨,學(xué)名安梨,又稱秋梨,生長于河北和東北,周身黑灰麻點,和這種籽料皮色很像,所以它被命名秋梨皮;而私以為,這種黑中偏黃,深淺不一的皮色,蕭瑟不失溫暖,淡雅卻又高貴,正如秋天,帶給人的感覺。而秋梨,那是整個三季,用它們的光陰和雨露,珍藏出的甜美果實,就像秋梨皮籽料樸實的...
-
和玉有關(guān)的名言警句
2021-01-21 11:40:34
中國的玉文化已經(jīng)延續(xù)了幾千年,不只是一時的文化現(xiàn)象,已然內(nèi)化為一種精神。在中華文明發(fā)展的歷史長河中,留下的一些與玉相關(guān)的名言警句,今日看來,依然是金玉良言。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? 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學(xué)不知義?即使面粉比面包貴的現(xiàn)象頻出,個人仍然認(rèn)同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這一說法,...
-
玉石無言,最可人
2021-01-21 09:28:47
互聯(lián)網(wǎng)高速發(fā)達(dá),信息爆炸的時代里,每個人的通訊錄中,交友軟件中,都有幾百個好友,然而真正遇到心事想要訴說的時候,卻不知道找誰。要不然,怎么說現(xiàn)代人,真的很累呢?看似朋友很多,其實交心者寥寥;現(xiàn)實,讓人們不得不做加法,需要擁有的很多,才有更好的“生活”。就這樣,在追求財富,追求權(quán)力,追求所謂“人身自由...
-
和田玉不怕買貴就怕買假
2021-01-20 13:05:07
“亂世黃金盛世玉”是人類社會幾千年的智慧結(jié)晶,由于和田玉的物質(zhì)資本,歷史文化資本,藝術(shù)資本在日漸成熟的市場經(jīng)濟條件下,不斷得到了金融市場的認(rèn)可,進(jìn)而會逐步加速得到金融資本的最終認(rèn)可。在收藏過程中。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心理,一件精品貴舍不得,但是同樣的價買很多件就不同了,覺得省錢了,手里往往收了一堆差...
-
好的玉雕作品,會說話
2021-01-20 09:19:08
玩玉玩久了,會發(fā)現(xiàn)這里這其中需要鉆研的東西越來越多。玩原石的,料子的產(chǎn)地、潤度、白度、油性等等都有說法,玩成品的,東西的器形、刀工、風(fēng)格也都各有門路。一些老玩家們,看的東西多了,對各個流派、大師的風(fēng)格熟悉了,拿起一件東西,即便不看落款,也能猜出個八九分這東西出自誰之手,或者哪個派系的。比如說,海派,...